晨安睡不醒
关于护肤品的致痘性 经常会在评论跟私信里边看到有朋友说,用了XXX长痘长闭口,或者美妆APP上面显示XXX成分有致痘性,是不是我得避开?这也要避开那也要避开,搞得我都不知道用什么东西了? 但是长痘这件事,如果你要展开来说,它的诱因是纷繁复杂的,而且更多时候的是内因起主导作用,外界的各种因素,比如油脂含量过高或封闭性过高的护肤品、环境因素等仅仅只起到诱导作用。 尤其是那些所谓致痘性的成分,其实早期对于它们“致痘”的评估标准是来源于动物实验,即将某项成分涂抹到动物的皮肤(比如兔耳)上,并观察其毛囊在组织学方面是否出现类似痤疮的表现。但是兔耳的皮肤比人类皮肤更为敏感,因此在中后期慢慢有人类志愿者贡献出背部来作为实验对象之后,会发现很多动物反应较为强烈的成分,换在人类身上基本无事发生。 不过实验最终也只是在背部进行,考虑到面部皮肤与背部的不同,每个人出油情况、毛囊结构以及内部的激素水平也都不一样,因此实验最终给出的一些“致痘”成分,其实只是用于提供风险的参考。而且所谓的致痘成分,其实也会受产品的其他成分、自身的浓度(剂量)、酸碱值、接触时间、每个人的使用习惯等因素影响,所以最终使用之后是否会长痘,其实每个人都是有区别的。 举个例子,比如我自己夏季测评防晒的时候,涂着高倍的摇摇乐去健身,连续一个星期下来都没有长痘,但是我就不敢一定保证推荐给油痘皮使用之后会不会加重他们面部的痤疮,只能说提供一个参考。 总而言之,单独将所谓的致痘成分从产品中挑出来去评估它的致痘性是并不科学的。那很多人可能看到这里会觉得讲了半天不还是得自己尝试吗?但其实目前市面上很多针对痤疮肌肤设计的产品都已经在成分中刻意规避了这类“致痘”风险,可供选择的非常多,致痘的高发区也仅限于一些精华油、面霜、封闭性较高的防晒等品类,这些基本上都是油痘皮平时不太可能去接触的,所以这就又回到了我一直强调的根据自己肤质来挑选产品的问题上——你一个油痘皮非得去用干皮面油跟老油霜,那不是自讨没趣吗? 而且即便是平时用一些封闭性较强的产品,也可以采取试错的方式,现在某宝小样那么多,U先也一大堆,自己对什么产品感兴趣的话,买回来在耳前或者面颊一小块区域涂抹一段时间,观察皮肤的状态,如果无事发生,那基本就可以安心使用了。
2020-11-17
点赞 评论 收藏

评论列表:

小樱 轻油 · 重敏 · 非色素 · 皱纹
长痘跟个人体质和内分泌失调有关
12-01
评论 点赞
superniu0529 轻油 · 重敏
我干性脂皮,长痘大多数都是因为炎症…
11-27
评论 点赞
隐形人 轻油 · 轻耐 · 非色素 · 皱纹
好的好的
11-26
评论 点赞
查看更多

关联产品:

去逛一逛
功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