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澍笔记 轻油 · 重敏 · 非色素 · 紧致
最近关注到有很多品牌和博主在宣传“油敏肌”这个人群,就突然好奇这是个新的概念嘛? #首先说结论,油敏肌属于病理性肌肤问题引发的屏障损伤,并不属于化妆品定义范畴的敏感肌人群。 #大为宣传的“油敏肌”是个什么皮肤状态? 根据我检索到的一些信息,然后咨询了一群产品经理后,简单整理了下,所谓的“油敏肌”,其特质是既“油”又容易“敏感”,表现就是“外油内干”。皮脂分泌旺盛,同时皮肤又处于易受刺激状态。 #油敏肌”的理论来源 美国知名皮肤护理专家 Baumann 提出根据4 种主导因素将皮肤分为16种不同类型。这4种因素分别是:油性 / 干性、敏感性 / 耐受性、色素性 / 无色素性、皱纹 / 紧致,每种因素分为两个类型,根据排列组合就得到了16 种不同的皮肤类型。油敏皮,其实就是同时占有“油性”和“敏感”这两个要素的皮肤。乍一看很有道理,也很有信服力,但实际真的如此?根据王学民 , 谈益妹等上海市皮肤病性病医院皮肤与化妆品研究室于2010年发表在临床皮肤科杂志上的《Baumann皮肤分型问卷在中国的适用性研究》,Baumann 皮肤分型问卷并不适合中国人的皮肤分型判定。看到这里,想必大家都明白了,国外的很多研究因为人种和环境等多重因素的不同,并不能直接拿来主义,要有判断能力。 #“油敏肌”的在国内认知方面属于敏感肌? 目前国内对于敏感肌的诊断判定主要参考何黎 ,刘玮 ,李利 ,项蕾红 ,袁超 ,赖维等一众皮肤科领域的专家共同起草的《中国敏感性皮肤诊治专家共识》 1、其他皮肤病:敏感性皮肤也可继发于某些皮肤病,约66%特应性皮炎的女性患者和57%的玫瑰痤疮患者存在皮肤敏感状态,其他如痤疮、接触性皮炎、湿疹等也可引发敏感性皮肤。本共识涉及的内容范围不包括由皮肤疾病引发的敏感性皮肤。 2、诊断及鉴别诊断:诊断需满足主要条件,次要条件供参考。 主要条件包括以下几点: ①主观症状: 表现为皮肤受到物理、化学、精神等因素刺激时易出现灼热、刺痛、瘙痒及紧绷感等;②排除可能伴有敏感性皮肤的原发疾病如: 玫瑰痤疮、脂溢性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特应性皮炎及肿胀性红斑狼疮等。 #总结下:这里专家共识里判定的敏感肌是排除伴有病理性肌肤问题的人群,这部分人群在原发皮肤病恢复后,常伴有屏障损伤产生的继发性敏感症状,但这部分问题不属于我们护肤品界定的敏感肌人群。 #简单梳理下,所谓的油敏肌,在其成长的过程某个阶段可能有过各种皮肤病问题,或者过度护肤、医美等产生某些严重损伤,虽然治疗后皮肤病问题得到改善,但往往也伴随着肤质悄悄发生变化,属于病理性肌肤问题。由于屏障的完整性没有得到修护,导致皮肤表皮角质层含水量下降,细胞间脂质流失等常见问题频发。
2023-01-06
点赞 评论 收藏

评论列表:

安妮
感谢分享
01-13
评论 点赞
庆儿 轻油 · 轻敏 · 非色素 · 皱纹
感谢分享
01-13
评论 点赞
被鱼叼着的 猫 轻干 · 重敏 · 非色素 · 皱纹
谢谢分享
01-11
评论 点赞
查看更多

关联产品:

查看更多
功课列表